主页 吉林财经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吉林排名:44 长春排名: 21
  • 更新日期: 2023-03-11 08:59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431-84539100
  • 网址: http://www.jlufe.edu.cn
  • 学校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

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以后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曾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国家第一所税务本科大学。曾先后隶属于东北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曾先后在佳木斯市、哈尔滨市、沈阳市等地办学,1950年7月迁入长春市,现校址为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50个;是国家工商管理、法律、税务、统计、国际商务、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64人,其中教授8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经济学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税务系统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统计教师,吉林省新世纪高校首席教授、主讲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等。

学校现有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近年来有3项科研成果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8篇时政报告先后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原副总理黄菊同志及吉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分别作出批示,有的已经开始施行。学校举办的《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当代经济研究》在全国146种经济学理论专业期刊中排名进入十强,《税务与经济》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连续七次被评为吉林省一级期刊。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8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600人,硕士研究生1157人,外国留学生近30人。64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90000名优秀专门人才,其中有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有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等学界精英;有中国人民银行两任副行长、财政部副部长、吉林省人民政府两任副省长、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等高级管理人才;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光大集团财务总监、合生创展集团总裁、海尔集团副总裁等创业先锋。

学校现与美国、日本等10个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办学已有十个春秋,现在校学生2000多人。

学校坐落在拥有百里林海、千顷碧水的净月潭畔,校园占地108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建筑30多万平方米。

学校近年来曾被评为吉林省“模范集体”,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2006年被遴选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推荐内容

2023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查公告[2023-02-25 09:35]

根据教育部及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要求,现将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查相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成绩查询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于2023年2月21日18:00准时开通查询。查询网址:https://yz..cn/apply/cjcx/我校不提供成绩排名查询。二、成绩复查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均已经过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和我校严格复核

2022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查公告[2022-11-23 13:27]

根据教育部及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要求,现将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查相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成绩查询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于2022年2月21日17:00后开通查询。查询网址:http://yz..cn/apply/cjcx/我校不提供成绩排名查询。二、成绩复查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均已经过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和我校严格复核。考

2022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准备工作通知[2022-11-23 12:46]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预计将于近日进行,具体时间请密切关注研究生学院网站及学院的通知。为确保复试顺利有序,现将有关复试准备工作通知如下:一、复试方式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复试笔试不再单独组织,相关内容纳入面试统一考核。网络远程复试采取“双机位”方式进行。一志愿考生复试与调剂考生复试分批依次进

2022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及录取办法[2022-11-23 11:58]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复试、录取是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环节。为科学规范做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工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吉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22级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指南[2022-12-16 16:06]

衷心祝贺您被吉林财经大学录取为2022级硕士研究生!新生报到时间为9月3日-4日(此开学日期可能会因疫情影响有所调整。请8月25日至8月底密切关注研究生院网站),请新生同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关注“吉财学工”官微关注2022级新生报到有关通知。现将报到注意事项通知如下:一、在线完善信息8月25日至8月31日,关注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绑定个人账号。登录研究生管理平台完善个人信息(登录方式咨询学院,暂时不能

2023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2022-12-16 14:31]

依据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2〕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招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一、学校简介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高校。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国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税务本科大学。学校1983年开始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联合培养硕

2023年吉林财经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章程[2022-12-16 14:31]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为做好我校2023年推荐免试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接收工作,特制定本章程。一、接收专业1.学术学位: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税务学、统计学(02700)、民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应用数学、会计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2.专业学位:保险、新闻与传播。二、基本条件具备以下条件的2023年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我校推免生:1.拥护中国

2023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数学分析》考试大纲[2022-12-16 13:37]

707-数学分析第1章函数1.1集合与实数系1.2函数概念1.3函数的特性1.4反函数和复合函数1.5初等函数第2章极限与连续2.1数列极限2.2函数极限2.3无穷小和无穷大2.4连续函数第3章导数与微分3.1导数的概念3.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3.3导数的运算法则3.4高阶导数3.5微分3.6导数与微分的简单应用第4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4.1微分中值定理4.2不定式的定值法4.3泰勒公式

2023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大纲[2022-12-16 13:37]

7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

2023年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基础(法理学、刑法总论)》考试大纲[2022-12-16 13:37]

701-基础(法理学、刑法总论)《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  第二节法的本质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法的要素  第二章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第三节法的历史类型  第三章法的价值  第一节法律价值的概念  第三节法与自由  第四节法与平等第五节法与人权第四章法的渊源与效力第二节法的分类第三节法的效力  第五章法律关系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内容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