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为建设中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是我国西南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特殊意义。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原云南省粮食学校、云南省粮食技工学校)是云南省唯一的粮油食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实训基地,具有完整专业门类和鲜明的学科特色。
建校40年来,学校以“厚德强技、知行合一”为校训,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粮油食品专业为根,相关专业为辅,探索出了一条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适合社会人才需求,特色鲜明的技能人才培养之路。现已形成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类教育基地,累计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保障云南省粮食安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2020年招生计划 | |||||
| 序号 | 代码 | 学历层次 | 学制 | 专业名称 | 招生人数 |
| 1 | 130800 | 中专 | 3年 | 西餐烹饪 | 50人 |
| 2 | 130700 |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 50人 | ||
| 3 | 180800 | 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 | 50人 | ||
| 4 | 071100 | 食品生物工艺 | 50人 | ||
| 5 | 102200 | 药品食品检验 | 50人 | ||
| 6 | 071400 | 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 | 50人 | ||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等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创建于1978年,隶属于云南省粮食局。原校名云南省粮食学校、云南省粮食技工学校。
☆学校于1993年被为“合格中专”;
☆1999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
☆2004年由云南省粮食局和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共建成立了云南农业大学商务信息工程学院,开办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建成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实训基地;
☆2009年,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粮食局等100多家单位联合组建了云南粮油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先后与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联合办学,积极为学生学历提升打通中专与专科、本科的直通渠道。
(一)注重技术技能,专业特色鲜明。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技术技能素质,围绕食品产业链,做好食品大类专业的特色挖掘,现已形成食品工程、商贸财经、信息技术和汽车维修等四大门类并存,涵盖30余个专业的专业群办学格局。其中国家粮食系统重点人才建设培养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食品生物工艺等5个,在全省各类中职学校中是我校唯一开设,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具有示范效应,学校特色专业在全省各类高校、中专、技校、职高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中独一无二。
(二)强化实践能力,实训设施完备。
学校实训实习基础设施完备,有效搭建校内外技能“练兵场”,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学校建有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实训基地,省内一流的食品粮油工程、药品食品检验化验、信息技术、汽修维修等2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工位数共1629个,生均校内实训工位数为0.94个。在校外建有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浙江吉利汽车、上海先锋科技、云南神农集团、云南龙润集团等1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
(三)推进技能鉴定,“双证”“一专多能”。
学校根据人才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推进“双证制”“多证制”(毕业证,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模式,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宽就业渠道。学校依托云南省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云南省第53所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在校学生和学员进行各级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汽车维修工、信息处理技术员等17个职业技能工种的等级鉴定,鉴定人次共2万余人,合格率达86.6%,其中粮食行业在职职工培训及鉴定1万余人次。
(四)拓展工学结合,学徒培育技能。
学校充分发挥云南粮油职教集团,校企、校校合作单位在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以及组织企业员工培训等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校企融合,探索创新工学结合,拓展学徒培育体系建设,采用工学结合的双导师制,邀请中国餐饮行业大师 鄢赪、周跃春等30名企业资深技术大师作为学生企业师傅,参与指导学校办学和技术人才培养。
(五)推进技能培养,搭建才艺展台。
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促进作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积极搭建平台,提升学生职业展示、发展空间,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才艺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推进特色高技能人才培养。在第三届、四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比赛中,学校学生荣获得粮油质量检验员(机构组)银奖、粮油质量检验员(学生中职组)银奖、粮油保管员工种铜奖、粮油检验员工种铜奖等奖项,学校被评为“优秀院校奖”;在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福斯特”杯会计技能大赛等大赛中师生80余人次获省级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团体奖)。
(六)创新办学模式,强化学历提升。
学校建立了“校企资源双向介入,订单式培养、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学校共建,拓宽和学历提升等平台,学校先后与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联合推进灵活多样的分阶段培养和衔接培养模式,积极为学生学历提升打通中专与专科、本科的直通渠道。学校先后与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3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曾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项目试点学校。
(七)拓宽就业渠道,铺筑成才之路。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推进校企结合、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办学方式,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实习渠道,定期在校内举办供需见面会,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使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值、岗位稳定率、职位提升率逐步增长。学校与吉利汽车、云南龙润产业集团等3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良好的培训、实习、就业等合作关系,为学生铺筑了良好的成才就业之路。学校近几年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批就业和创业的先进典型。学校对毕业后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开设饮料制作、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烘焙、小型饲料厂、小型养殖场等小企业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创办小型企业。学校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较高,据初步统计,我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占毕业生的6.7%。
☆立足粮油食品,拓展社会培训。
学校是云南省唯一的粮油食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实训基地,为配合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服务行业发展、产业发展。学校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系统内企业员工、广大师生参加职业资格、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同时立足粮油食品,拓展社会培训,努力扩大社会在职技能人才培训规模。40年来,学校省、市、县三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合作,累计培养培训了了2万余名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保障云南省粮食安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八)注重习惯养成,半军事化管理。
学校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注重学生习惯养育,吸收融汇部队军事化管理的精髓,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以德育工作部门为依托,校园安全为重点,学生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官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影响,构建综合化管理模式,提升学生素质,加强学生管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半军事化管理通过一日生活制度秩序化、内务管理军营化、纪律要求严格化等规范管理和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纪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打造我校学生特有的品格形象。
(九)推行阳光资助,免学费奖勤学。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对中职学生助学金相关政策,为就读学生免除学费和进行资助;对贫困户中的建档立卡户实施“雨露计划”,提出“三免一送一推荐”(免学费、免住宿费、免伙食费、送被服、推荐就业)政策;学校对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实行阳光助学政策,设立多达八种的奖学金和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获得4000元/年的政府奖学金;“友美”等多家企业在我校设立奖学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助学金主要是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为中职阶段一、二年级每生每年2000元。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往届初、 高中毕业生和社会学生, 可参加我省中职学校春、 秋季招生录取。 参加春季招生的学生可先到拟就读的中职学校报名, 再由学校到相关招考机构办理录取; 参加秋季招生的学生可到户口所在地招考机构或拟就读的中职学校报名, 取得 13 位的信息采集号后方可填报志愿参加录取。 往届初、 高中毕业生凭初、 高中毕业证和身份证录取。
联系电话:0871-65222695,65213890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龙欣路25号